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在2014年2月11審議通過的《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
這個《辦法》在垃圾分類試點推進工作的基礎上固化和優化了有關的制度和措施,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架構、監督管理和組織落實部門職責、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和分類收集容器設置要求,以及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垃圾分類推進模式和引導市民、單位改變傳統的垃圾投放習慣等。
為確?!掇k法》正確、全面、有效地貫徹落實,本文對《辦法》制定的背景目的、重要意義、管理職責、分類標準、容器設置要求、管理責任人、激勵制度和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等作一些解讀。
《辦法》制定的背景與目的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不斷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垃圾問題成為世界各大城市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2001—2010年10年間,上海生活垃圾年均增長率達3.4%以上,2012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置量達到716.4萬噸。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生量,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質量,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而垃圾分類減量就是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垃圾分類是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組成、利用價值以及環境影響,并根據不同處理方式要求,實施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從而將不同類型的垃圾分離出來??苫厥绽玫闹匦逻M入到物質循環過程中,有毒有害的納入危險廢物處理系統,其他的根據末端處理流向分類處理,這樣既提高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水平,又可極大地減少垃圾末端的處理量。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目標列入了上海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渡虾J惺腥莪h境衛生管理條例》、《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提出了生活垃圾實行分類處理的原則要求。2010年3月,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見》,原則明確推進生活垃圾全過程分類。2010年9月,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關于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源頭減量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促進源頭減量的工作目標和要求等內容,拉開了本市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序幕。2011年,市綠化市容局發布《關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012年1月,市建設交通委和市綠化市容局聯合印發了《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試行)》,進一步規定了分類標準、收集容器設置、分類標識等內容。同步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中。2012年4月,市政府又建立了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協力推進全市分類減量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4343個居住小區(約230萬戶居民)、426個機關、1694個企事業單位、1442所學校、147座公園、708個菜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從0.82千克/人/日減少到0.70千克/人/日左右。
這個《辦法》主要解決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固化本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工作架構,確立全市統籌、屬地管理的推進機制,明晰各行政管理部門、區縣政府以及鄉鎮街道的管理職責;二是,在前期試點基礎上,確定本市垃圾基本分類標準和分類收集容器的設置要求,形成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制度規范;三是,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推進制度,引導全社會盡快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投放行為習慣和氛圍。
《辦法》制定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項由上海市制定的地方性政府規章,《辦法》的制定和實施意味著上海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進入了法制化的新階段。
首先,《辦法》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上海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法制化的新起點。對于垃圾分類立法的必要性,長期以來,包括專家、市民、實務工作者和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方面之間一直存在著不同意見。有意見認為,目前市民尚未能做到“垃圾不落地”,應該先在操作中逐步推進,從道德角度開展宣傳教育,眼下還不適合從法律層面進行規范調整。但實際上,上海自1996年開始多輪垃圾分類工作試點以來,已有了近20年的經驗。自2000年建設部確定上海等8個城市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以來也過去了14年,上海在試點工作中已經形成了系統的制度標準,上下結合的推進工作機制,一系列獎勵激勵措施,一批先行先進單位,一批志愿者社會組織,在相當部分市民、單位、社會組織中已形成了垃圾應當分類投放收集的生態環保理念。因此,可以說,上海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到了總結成熟經驗,吸取不成功教訓,予以法制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