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餐廚垃圾規范治理提振市場需求,產能缺口顯著發展前景向好
餐廚垃圾的特點包括有機物含量高,含水率高,易腐爛變質,易發酵、發臭,主要是采用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和飼料化工藝等生物法進行處理。其中厭氧消化工藝能最大化回收油脂,無害化程度高,并能夠充分地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資源化回收和利用,已經有超過70%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使用這條技術路線,是現階段的主流工藝路線。
典型的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餐廚垃圾經過分選后,提取塑料等雜物進行回收,漿料進行進一步的固液分離并提油,毛油外售,脫油后的料液全部進入厭氧發酵罐進行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沼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沼渣則經脫水后外運填埋或焚燒。
大方向上,廚余垃圾處理也是采用厭氧消化的技術路線,但是與餐廚垃圾相比,廚余垃圾的含油率低、有機物含量低、含雜率高。因此若完全照搬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除油后全部進入厭氧發酵罐),將大大增加項目投資額(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天的餐廚垃圾量約為2500噸,而經過垃圾分類后廚余垃圾的量將超過8000噸),相對較低的有機物含量會降低厭氧發酵的效率,較高的含雜率影響厭氧罐的穩定運行,因此廚余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會略有差別:經過預處理后,通常會直接壓榨,僅有液相進入厭氧消化罐進行厭氧消化,固相不進入厭氧消化系統,直接脫水后焚燒或填埋。廚余垃圾的產氣率、提油率較低,而外運處理的固渣(沼渣)較多,因此成本略高于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廚余垃圾厭氧消化工藝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地溝油”回流整治&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加速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2010年為加強地溝油整治,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開啟了餐廚廢棄物管理的序幕。“十二五”期間,發改委、住建部開展了5批共100個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