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國如廁之難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外奔波,內急尋廁時,一不小心會踏入無人善管的公共小廁。那小廁,門鎖半壞,手紙如山。蹲下解手也須加速,拉個五六分最好提起褲子就走,免得半途被人拉門闖了進來。匆忙釋放后,瞟一眼角里的洗手池,沾灰的水龍頭也令人絕望。多待一分鐘,騷臭辣眼的氣味就會令人窒息,遂匆忙離去。出來吹風十分鐘,方覺回到人世間。有了這樣的體驗,讓人不禁感慨,找個怡情的廁所,人生之幸也。當下如此,90年前的民國也是如此。
日本的公廁
民國十八年,一個暫居國都南京的旅客,給《中央日報》寫信,吐露了自己尋找爽心廁所的體驗:“有一天,我費了半個小時之久,在外專門調查清潔的廁所,以備取便時,享點舒服。跑了好久,才發現南京第一公園內廁所清潔,進去也不出錢,我喜極了,天天到那里取便。”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找個合適的廁所這么難?即令民國首都,當今省會,也是尋芳不遇,非輾轉他處,劍出偏鋒才能有稱心如意的獲得感。政府投資建的公廁,通病在哪里?今天,我們就來以民國的廁所為例,來簡述一二。
民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