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干凈的?日本的干凈,眾所周知。第一次去日本旅游,大多數人都會用“恐怖”來形容這個國家的干凈程度!在干凈方面,幾乎沒有國家能跟日本相比。清潔到什么程度呢?三個字“無死角”。干凈到你手里拿著垃圾都不忍心亂扔??墒悄阒廊毡臼菑氖裁磿r候開始變得這么干凈的嗎?還是說日本自始至終都是這么干凈?當然不是。
日本為什么會這么干凈?很多人給出過各自的回答。環保觀念、國民教育、季風氣候、行政管理手段都被一再提及,甚至有人認為「潔癖」是日本人的民族性。
不過不管怎么分析,有一點必須澄清:日本的干凈絕非自古以來,日本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愛干凈」的。
而這一切的起點,其實都要從1970年代在日本鬧得舉國沸騰的「垃圾戰爭」說起。
丑陋的日本人
早在1970年,日本教育學家高橋敷教授就撰寫了《丑陋的日本人》一書,歷數日本人亂丟垃圾、隨地小便、從不排隊等不文明行為。這種邊罵邊反省的文風,由此才在東亞擴散開去。
從日本人的視角回憶那個年代來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和我們今天一樣,也經歷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大發展。其中60和70年代是臟亂差的頂峰期,80年代開始才變得干凈起來。他們也曾是素質低下以及山寨國的代名詞,他們以前在海外的旅行團被稱為「農協ツアー」,也就是「農民工旅游團」。
《丑陋的日本人》
1955年起,日本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雖然歷史進程賦予了日本絕佳的發展機遇,經濟體量和垃圾體量同步爆炸,但多數日本人的行為習慣仍然停留在過去,種種不良行為把日本城市變成了無數「骯臟都市」。當時的日本,也是污物隨便丟棄,垃圾隨處亂扔。
1951年的銀座:路邊有人專門撿行人丟棄的海量煙頭
1962年的市民會館,觀眾離去后留下遍地垃圾
1967年,流過大阪市住宅區的河流被垃圾阻塞
因為工廠的亂排亂放,大氣污染在整個日本蔓延開來,首都東京「伸手不見五指」,空氣中到處能聞到刺鼻的有害氣體的味道。
1960年,三重縣四日市發生了「四日哮喘事件」。但多數人仍未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小學校歌里還將冒煙的工廠稱作「日本的希望之光」。
1968年,日本工業排煙導致東京灣上空濃霧環繞
城市環境的「臟亂差」和大規模公害事件的頻發,最終激起了一小撮日本人的羞恥心。
1970年的第64回臨時國會被稱為「公害國會」,集中提出了14項和環境公害有關的法案。
「公害國會」現場
然而,改變大眾的觀念并沒有這么簡單。
不管是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新通過的法規,還是面對外國友人的羞恥心,都無法讓多數普通人把保護公共衛生環境當成自己家的事。這種觀念真正深入人心,要得益于一場持續八年、聲勢浩大的「垃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