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鄉環衛一體化的運行現狀
(一)農村環衛工作開展情況
2014年6月,市、鎮兩級財政列支3400萬元,按照每3萬人1座壓縮垃圾站、每6萬人1輛垃圾清運車、每1000人1個吊臂垃圾箱、每20—25個垃圾箱1部轉運車的配備標準,完成了13輛大型垃圾清運車、1394個吊臂垃圾箱、54部垃圾轉運車的購置任務,建成并安裝了29座垃圾站及壓縮設備。2014年11月,全面推行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合同金額3838萬元。
目前,農村環衛工作監管模式,實行“市考核鎮、鎮考核公司、公司內部考核”的三級考核體系。市農環辦對各鎮環境衛生履職情況進行監督考核,每月日??己顺椴楦麈偞灞壤坏陀?0%,月度集中考核對各鎮的鎮駐地、路域水域和三個抽簽村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將市場化運轉經費撥付給各鎮。
(二)城區環衛工作開展情況
市容環境維護中心負責城區老四環以內、孟子湖新區、新四環、孟子大道約1359萬平方米的道路保潔和灑水降塵工作,管理城區內71座垃圾中轉站、83座公廁的日常保潔工作,現有各類身份干部職工1602人,灑水車、濕掃車、垃圾清運車、抽污車、霧炮車、護欄清洗車等各式作業車輛94部。
目前,城區環衛工作采用內部競標承包的方式,將道路保潔范圍劃分了9個清掃保潔項目部,實行灑水降塵、高壓沖洗、洗掃作業、人機配合等多種聯合作業模式,深入開展“三清兩普掃”活動,確保綠化帶、樹坑內、下水道口等薄弱環節無垃圾、無污漬、無死角,每天輪流組織對人行道、慢車道開展“洗城”活動,降低路面積塵負荷。
(三)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
2017年6月,我市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工作開展以來,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在13個鎮新建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站30座,垃圾分類設施實現鎮域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0%。市政府每年投入運行費用2800萬元,實現了日處理可堆肥垃圾15噸以上,年消減農村生活垃圾量5000噸以上,年轉化成有機肥1000噸以上,每年可節省垃圾焚燒處理費1100余萬元。目前,“兩次四分”源頭分類、“一站四點”處理、智慧云平臺監管、市場化運作的垃圾分類“鄒城樣板”已經初步成型。
2017年6月,我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示范縣。2017年11月,我市該項工作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爭優創新系列表彰”活動中榮獲銀獎。2018年11月,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主辦的“2018年度公廁和垃圾分類示范案例”征集活動中,榮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案例。2019年1月,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縣。
(四)城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通過前期調研,選擇了一個環境較好、居民素質較高、規模適中的小區作為試點,與具有城市垃圾分類運行經驗的公司簽訂服務協議,安裝兩臺智能分類設備,深入開展入戶宣教、線上公眾號宣傳、戶外宣傳等多種宣傳活動,設立垃圾分類宣傳管理室。目前,該小區智能垃圾分類注冊戶數313戶,實際投放戶數已達到136戶,投放率超過40%,投放準確率達到94.8%,已收集可回收垃圾量約為2.5噸。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一)面臨的形勢
一是根據中央、省、濟寧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今年是三年攻堅的收官之年,實現在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數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機制,廣大農村呈現“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全新面貌的工作目標,我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
二是根據山東省《關于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縣市區,實行試點推進評估報告制度,不斷完善試點內容總結推廣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省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多次下發通知,組織抽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推進情況。近期,省住建廳也將組織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縣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暗訪驗收。
三是根據《山東省城市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2020年,設區城市實現公共機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1個縣(市、區)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市、區)。濟寧市已將鄒城市提報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示范縣,并在即將召開的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進行公布。
(二)農村環衛工作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一是村民環境衛生意識不強。部分村居和村民環境衛生工作參與和配合積極性不高,長期形成的陳舊環境衛生意識一時難以改變,大部分村民環衛意識較為薄弱,亂磕亂倒垃圾的陋習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改正,“三大堆”現象特別是柴草堆、建筑垃圾堆、廢棄家具等雜物堆普遍存在,影響了農村環境治理的整體效果。
二是環衛保潔員缺乏權益保障。鎮村環境衛生工作實行市場化運作后,大部分保潔員由保潔公司在本村或就近招用,由于工作性質特殊,工資偏低,農村保潔員月平均工資為700元左右,市場化運作4年來一直沒有增加;年齡偏大,大多數保潔員由60歲以上的老弱病殘組成,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購買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既無法勝任苦臟累的環衛工作,也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制約著農村環境衛生水平的提高。
三是各鎮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目前,我市僅有張莊、田黃、中心、北宿、太平等5個鎮專門成立了農環所負責農村環境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而其他8個鎮均由村鎮辦負責,由于村鎮辦工作繁多,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轄區內環境衛生監管工作上,造成了督導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及時的情況。
四是環衛一體化運行經費緊張。自2014年市場化運行以來,農村環境衛生人均保潔費用約為50元/年,低于濟寧市其他大多數縣市區(高新區125元/年,任城區70元/年,曲阜市57元/年,不含國道保潔微山縣65元/年、金鄉縣60元/年),資金短缺制約著我市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水平的提升。各鎮街購置的77部濕式保潔車輛若確保正常運行,每部車約20萬元/年,16個鎮街共計投入約1540萬元/年。目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處理站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座站年運行費用約30萬元,13個鎮共需運行費用900余萬元/年。而市政府沒有針對該2個項目列支專項運行經費,鎮級財政壓力較大,有的鎮迫于資金壓力,新購置的環衛車輛閑置。